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巴彦淖尔故事

发布时间:2024-05-16 01:59:23 来源:开云官网登录 作者:开云app官网最新版下载

  金秋时节,八百里河套田畴似锦,沃野生金。农牧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遍布城乡,一条条农牧业产业链在田野上延伸;精深加工农畜产品走俏国内外大市场,“绿色河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订单契约型、服务协作型等各种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带给农牧民更多实惠;科学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零距离”服务农牧民,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在2017年7月27日召开的巴彦淖尔市半年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市委书记常志刚指出,要用系统化的思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抓好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等工作。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巴彦淖尔正在奋力开创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现在,请跟随记者的脚步,到巴彦淖尔的田间地头、工厂、超市,体验“农业工人”贾二牛的一天,看看三瑞公司如何将一斤河套葵花籽卖到了五六十元,探寻兆丰河套面业实现龙头带动产业、科技提升产业、效益拉动产业共享共赢的诀窍,学学云海秋林种养循环发展、富川公司多功能多模式的复合型业态,听听温更镇席热朝鲁嘎查牧户特木热家牧户游红红火火的生意经……通过产业融合的一个个鲜活事例,让你近距离感受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无穷魅力。

  9月17日凌晨4点,贾二牛和妻子早早就起床了。简单收拾一下,妻子就直奔员工食堂去了,她要为20多个员工做早餐。

  贾二牛看了看羊圈,一切正常,也和其他人一起奔员工食堂去了。吃过早餐,他们真正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贾二牛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看大门,清闲的很”。他妻子的工作则是给养殖场的员工们做饭。贾二牛有一儿一女,女儿成家在包头工作,儿子也成了家,与贾二牛夫妇同在特羊牧业打工。除了过年那几天,贾二牛和妻子平时吃住都在养殖场里。贾二牛笑眯眯地给记者算了算他家一年的收入:近70亩土地流转费一年4万多;他每月工资3000元,妻子每月3000多元,两人一年工资7万多元。加起来,他家一年的收入是11万多元。“这可是纯收入。我俩吃住都在场里,不用花钱。除过年买几件新衣服,平时没啥开销。”贾二牛说。

  今年58岁的贾二牛是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联星村四组农民。其实,说他们是工人更为恰当,现在,他们是内蒙古特羊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

  这几年,巴彦淖尔市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将相关联的二三产业布局于产业园区,促进产业向园区集聚、人口向园区集中,先后建成了一批“现代农牧业+光伏+旅游+电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小镇。贾二牛所在的联星村就是这里面之一。2014年,五原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引进内蒙古山路集团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集“光伏产业、危房改造、土地整治、绿色有机种植、规模养羊、农民增收”于一体的联星光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1000户标准化住宅和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在屋顶、庭院及羊舍设计安装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同时,高标准配套建设景观、道路、绿化、供暖、给排水街道现代化新农村生活设施,流转2个村约7万亩土地。通过一期土地流转,隆兴昌镇五星村四组,同联村二、三、六组的457户农民将按照自愿、以房换房原则无偿置换,入住联星村光伏园区。从那时起,贾二牛和乡亲们实现了就地城镇化。

  贾二牛说:“过去两人种地累死累活也就收入5万元左右,现在风吹不着,雨打不着,收入还翻了一倍多,要搁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日子真是越来越好啦。”

  在内蒙古云海秋林畜牧有限公司的牧场内,黑白花奶牛悠闲地甩着尾巴,安逸地进食、饮水,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绿色的饲草料。

  “2005年,牧场奶牛产的牛乳已通过了中绿华夏有机认证中心认证,云海秋林也成为中国首家通过有机牛奶认证的企业,可以说填补了国内有机牛奶空白。”内蒙古云海秋林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邬亚清对记者说,“目前公司已建成存栏3000头奶牛的现代化标准有机牧场3个,存栏奶牛8000多头,日产鲜奶110吨。”

  “生产高品质的牛乳除了奶牛的品种影响外,还要科学喂养品质好的饲草料。”邬亚清说,“为此,公司经过十多年精心改造,通过种养循环,全过程有机控制,已认证有机种植土地7万亩,所生产的玉米、苜蓿、湖南稷子等饲草料全部为有机产品。”

  在云海秋林公司简介中,记者看到了一幅呈圆形循环经营模式的图示,即土地——有机饲草料——奶牛养殖——丰富的有机肥——土地。

  “云海秋林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农牧业开发、有机饲草料种植及加工、有机畜牧养殖、有机原奶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农牧业高科技企业。自2003年成立以后,就从始至终坚持这种种养循环经营模式,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进行有机饲草料种植,为养殖业提供优质价廉的饲草料,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通过沼气发酵、堆积发酵处理,又为种植业提供丰富的有机肥,有机肥的使用,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通透性及保肥保水能力。”邬亚清解释这幅种养循环经营模式图,“这种模式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多年来,云海秋林公司在盐碱地改良、沙漠治理上通过不断研究、探索,已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技术体系。那就是先通过生物、有机肥、磷矿粉对盐碱地进行改良,改良后再建设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之后再种植优质饲草料。公司从2003年开始已完成乌兰图克基地1.6万亩盐碱地改良和近万亩沙漠治理改造。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全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合理地布局规模化养殖场,是发展多类型农牧区产业融合方式之一。目前,巴彦淖尔市通过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利用方式,全市共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768个,肉羊、奶牛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72%和98%,不仅提高了种养殖效益,也促进了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晨光熹微,太阳还没有完全露头,中旗德岭山镇的李文钧已早早起床了。秋天是庄户人最忙碌的季节,这不,早饭都来不及吃一口,李文钧就直奔家里的葵花地了。

  正是葵花成熟的季节,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葵花绽放着笑脸,沉甸甸的葵盘将葵杆压弯了腰……这一切在李文钧眼里就是最美的乡村风景。

  “今年我家种了800亩葵花,按现在的长势来看,每亩打籽儿四五百斤应该不成问题!”李文钧边说边伸手掰过一个葵花盘查看葵花籽的成熟度和饱满度。一想到再过几天葵花收割打籽儿,李文钧不禁喜上眉梢。

  在水泉村,李文钧是葵花种植大户,也是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去年葵花籽销售市场不太景气,葵花籽收购价普遍为3块多一斤,而李文钧家的葵花每斤却卖到了6块多,是普通葵花籽的一倍。

  问及李文钧种葵花到底有啥窍门儿时,老实憨厚的李大哥挠挠头笑着说:“其实真没什么诀窍,主要我家种的葵花籽品种是SH363,这个品种产量高,商品性好,再加上我细心管理,效益自然不错。”

  记者了解到,李文钧所说的SH363葵花籽种,是由五原三瑞农科公司自主研发的食葵品种。近三年来三瑞农科累计投入研发资金8000多万元,建成中国首家向日葵技术研究院,并成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H363、SH361、三瑞5号等食葵品种。在建好葵花生产基地的同时,三瑞农科公司在延长产业链上下足功夫,旗下的三瑞食品公司以优质SH363葵花籽为原料,进行精选、炒制、包装,利用互联网销售到国内外市场。

  在三瑞农科公司的带动下,已形成“企业+协会+基地+农户+深加工+网销”的葵花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了农户、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多赢。

  如今在巴彦淖尔,慢慢的变多的农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把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绿色优质农畜产品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9月的草原,秋草泛黄,但魅力不减。乌拉特中旗温更镇席热朝鲁嘎查牧民特木热家经营的牧户游,近期的生意依然红火。

  特木热一家过去一直以经营传统畜牧业为生。2015年,特木热借助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天然草场,建起3座蒙古包,开始经营牧户家庭游。

  经过几年的努力,特木热家的牧户游经营得红红火火。从刚开始只接待零星散客,发展到现在能同时接待150余人。去年他家牧户游接待游客2000多人,收入达到20多万元。

  “我们搞草原旅游,不仅赚到了钱,更难得的是草原不用养那么多牲畜,草一年比一年好了。”特木热高兴地说。

  我市具有得天独厚发展农牧业体验、观光旅游的优越条件。可以说,农牧业与旅游业在巴彦淖尔就是“天生一对”,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市借风使力,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牧户游。目前,全市成规模的乡村旅游点有198家,拥有特色旅游村镇23个,乡村旅游星级接待户48家。2016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69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2017年上半年我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77.59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2.98亿元。

  如果说农牧业与旅游的结合是“天生一对”,那农牧业与文化的结合则是“一见钟情”。

  “轰轰”响的机器割着羊草,手拿喷雾器的工人正给羊圈消毒,羊群悠闲地在圈舍里走动……进入五原巴美公司,浓浓的“羊味儿”扑面而来。

  顺着通道往里走,来到羊文化博览园,你像是进入了羊的世界。在活羊博览园,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品种的羊在卫生清洁、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环境里悠闲自在,供人们参观。在这里游客可观赏、可互动、可长见识、可增长知识。在羊文化博物馆里,你会看到介绍羊的起源、种类、功用、趣闻等内容,还可了解羊对于生态链调节的作用等知识,让人们对羊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

  羊文化博览园可谓找到了农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契合点。近年来,我市不断挖掘农牧业的文化内涵,通过节庆等活动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了我市的特色农牧业文化。

  杭锦后旗年猪文化节、河套乡村文化采摘节、丝绸之路·首届乌拉特国际骆驼文化旅游节、五原县冬捕节暨第三届河套农耕文化节、梨花节……我市独特的农牧业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已经数次在央视等媒体展现。通过这一些精彩纷呈的节会,我市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与农牧业等深层次地融合,让游客不仅来旅游,更要体会地方文化,进而了解巴彦淖尔,爱上巴彦淖尔。

  卖完今年的小麦,临河区曙光乡治安四组农民李新泰可让村邻们羡慕了一段日子。今年,李新泰选择和兆丰种业合作,种了6亩半兆丰种业的富硒小麦。今年春寒,还下了一场雪,小麦普遍减产。种普通小麦的农民,平均亩产只有500来斤,每斤卖1.5元。李新泰的富硒小麦亩产850多斤,每斤卖1.95元,每亩地的收入,足足比普通小麦多了900多元。

  兆丰河套面业依托河套小麦产地、资源优势,按照市委、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目标,以企农互利为切入点,通过研发推广、企农互作、保护收储、精深加工、体验营销“五位一体”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出了一条产业链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新技术渗透广泛的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

  生产线年开始,兆丰河套面业在全市推行大面积订单种植,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兆丰小麦产前、产中、产后企农互作协议,并优质优价收购小麦,形成质优价高的良性循环,让麦农收获了红利。2017年,兆丰河套面业小麦订单种植培养面积达到了10万亩,订单价格平均为4.5元/公斤,比当地市场行情报价3.0元/公斤,高出1.5元/公斤,让6000多户麦农纯增红利5000多万元。

  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了现代石碾冷制粉专利技术,该技术可充分保留小麦中的营养成分和芳香物质,加工的面粉安全、营养,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应用这个专利技术,不仅有利于产品向精品化、高质化发展,也促进了全产业链向高端攀升。目前,兆丰河套面业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成36家实体直营店,在京东、天猫建成“鸡鹿塞”旗舰店,销售“鸡鹿塞”石碾面粉30多个品种,面向高端消费人群。

  兆丰河套面业的发展,实现了龙头带动产业、科技提升产业、效益拉动产业的共享共赢目的。这正是巴彦淖尔市在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探索出的新技术渗透融合发展的一种模式。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我市大力推广引入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引进先进生产栽培模式等,实现了先进科技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我市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6个,两个旗县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培育了“三胖蛋”“黄金纬度”“先蛋先鸡”等互联网畅销品牌,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势头。

  位于临河区乌兰图克镇的富川现代肉羊产业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区,一排排圈舍整齐地排列在两旁,一条条水泥路将整个养殖园区连接在一起。随着自动投料车在羊圈内缓缓驶过,散发着淡淡清香的青贮草料从车两侧流到羊食槽里,引来一群欢快的羊儿争抢。

  这个从饲草料配制到投料、饮水、清粪,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的养殖园区,如今已成为我市河套肉羊规模化养殖的样板。每年,富川公司都要接待来自英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我国各地区近2000批次各行各业的人员,前来学习、考察。

  “为了让更多市民、养殖户、企业观看现代化机械饲喂肉羊过程,感受绿色现代化农业之美,我们公司将肉羊生态特色养殖与旅游模式相融合,逐步建成富川肉羊生态养殖观光园,开展观光休闲、科普教育等旅游活动。”公司董事长陈怀森介绍说,“在观光园内设有肉羊饲喂体验区,圈舍内饲养着杜泊、巴美、寒羊等多个肉羊品种,羊舍内外种植了垂柳、小白杨、怪柳、向日葵、太阳花等各类植物。在体验区内肉羊在树林中自由穿梭,游客可近距离观看、饲喂。有兴趣的新人还可在此拍摄婚纱照、举办婚礼。”

  前年,富川公司新建了有机果蔬采摘区,将来游客可以采摘苹果梨、红枣、沙枣、玉米、番茄等各类有机果蔬,回归田园,放松心情,感受收获的乐趣。观光园内还将建现代肉羊养殖与绿色生态感受区、羊肉美食体验区、沙漠牧羊感受区,这些功能区具有我市地域特色性、生态循环性、文化共生性等特征,不仅有明显的生态效益,而且形成了“肉羊生态特色养殖+休闲旅游”的立体化产业价值链。

  在拥有独立科研机构的基础上,富川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取得科研成果40多项,全部推广应用,与20多个合作社、400多个规模养羊户,在种羊供给、饲料配送、技术服务等方面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现在我们正在建设培训中心、专家楼、化验楼,将来可作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及我市科学技术人员、新型农民的实验、实习培训示范基地,也可作为青少年的养殖科普示范基地,这将对推动河套地区肉羊养殖现代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陈怀森说。

  “特色养殖+旅游观光+生产研发”,现在,富川公司正奋力闯出一条多功能、多模式结合的复合型业态新路子。

上一篇:刘金祥:从四个方向推动发展特色农 下一篇:平凉庄浪:推进“电商+产业”深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