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盐城

发布时间:2024-05-16 10:06:16 来源:开云官网登录 作者:开云app官网最新版下载

  这里是广袤大地上最神奇的书写。从卫星俯瞰盐城,亚洲最大的海岸湿地呈扇形匍匐伸展。潮汐和大陆碰撞出的这片滩涂至今仍在生长,长江、黄河都曾在此流向大海。两条河流裹挟泥沙从青藏高原一路向东流入黄海,成就出奇伟瑰丽的沙洲。行走盐城海滨,脚下土地可能就有从唐古拉山漂移来的沙粒。这是大海、陆地、江河相遇交融的自然写意。

  这里有流浪地球上最美丽的迁徒。暮夏初秋,候鸟南飞拉开序幕。全球九大迁飞通道中最繁忙一条——“东亚—澳大利西亚”的重要驿站就在盐城黄海湿地。每年几百万只候鸟在此换羽、觅食后,又开启艰辛的生存飞行。大自然千百万年从西向东的河流运动,为如今候鸟从北向南的生命之旅提供了休憩场所。这是时空、自然、生灵邂逅繁衍的生生不息。

  这里演绎着人与城、城市与自然最生动的变奏。千年盐渎的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和万物并育的湿地文化,不仅涵养出盐城坚韧刚毅的城市品格,撑开了汇通畅达的城市胸襟;也培育出盐城生态优先的城市意识,坚定了绿色发展的城市选择。作为中国新能源的地标城市,盐城正着力打造长三角零碳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这是人类、城市、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变革。

  打开盐城,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打开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场景。这里,正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

  荒忽兮远望,麋何食兮滩涂。在无垠的盐城黄海湿地,短短十几年时间,野生麋鹿种群逐步扩大。海堤内外、大路小径,人们常常与这种瑞兽不期而遇。

  麋鹿头脸像马、犄角如鹿、蹄若牛、尾似驴,曾在中华大地生活上百万年,却一度绝迹。1986年,飘零海外的麋鹿回归故土,在大丰开启从39头到7840头的“重生”之路,盐城就此拥有全球最大麋鹿基因库。

  这是一片得天独厚的土地。回望历史长河,古长江、古黄河都曾从这里奔流入海,悠长岁月里海陆、江河上演乾坤挪移,造就黄海之畔这片仍在生长的滩涂湿地。

  近600公里海岸线,不见惊涛拍岸,没有水清沙白,却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和顶级规模的辐射沙脊群,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动能。

  海潮涨落间,无数由潮汐往复冲刷而成的水道从大海中现身,像数不清的参天巨树在广袤的滩面上生长,形成一片气势磅礴的“潮汐森林”。光影变幻里,这些地理学上称为“潮沟”的水道狂野恣肆、曲线多变诡谲,构成这片湿地的血管,肩负起海陆间物质、营养和能量交换的重任。

  全球共有九条候鸟迁飞通道,“东亚—澳大利西亚”最为繁忙,盐城是这条通道上的生命加油站。包括勺嘴鹬、小青脚鹬、东方白鹳等濒危物种在内的数百万候鸟在此歇脚、补充体力,其中约十万只将留下越冬、繁衍。

  生生不息的湿地,是盐城最鲜明的城市标识。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2022年,盐城入选“国际湿地城市”,全市受保护湿地面积达41.6万公顷。全球候鸟保护专家尼古拉·克罗克福德说:“盐城当之无愧,中国的滨海湿地保护力度从2016年起已世界领先。”

  湿地保护,是盐城追蓝逐绿的一个窗口。江河冲刷,造就盐城“百河之城”的地理风貌。开挖于唐宋时期的串场河,穿越盐城三分之二的市域,曾串通南北盐场的古盐运河,正目睹这座城市重披绿色外衣,焕发出勃勃生机。

  车行至盐洛高速公路九龙口出口枢纽处,但见鹭鸟纷飞,宛如迎宾。17年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皆因盐城为鸟兽生活空间“留白”。匝道数米之遥的建湖县沈杨公园内,如今栖息着数千只鹭鸟。

  大丰野鹿荡,作为曾经的入海口,平均全年有238天可以观察星空,拥有继西藏阿里、那曲之后,中国第三个暗夜星空保护地。当夜幕四合、万籁俱静,浩瀚银河挂在天际,天、地、人只剩下宁静对视。

  仰望星空后,再环视盐城:林木覆盖率25.17%、城区绿化覆盖率超过四成,全国近1/3的鸟类品种都能在盐城见到。最新鸟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盐城有小青脚鹬1560只,是该物种目前为止全球记录到的最高种群数量。人与鸟在这片绿色大地上做到了“同呼吸、共命运”。

  因盐而生、以盐为名的盐城,历史上是我国海盐生产影响最大的“两淮”盐区中心。进入新时代,盐城深入思考人与城、人与历史的关系,一手抓城市发展,一手寻心灵归处。“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的煮海晒盐盛况,而今化为真正的“市井烟火”。

  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竹林大饭店,曾是城市“头牌”餐厅,成为很多老盐城的乡愁。2021年10月底,一度门前冷落、面临废弃的竹林大饭店“变装”归来。中老年人在这里重拾“旧时光”,年轻人和孩子打开传说中的“盲盒”故乡。市民孙成栋特意带老母亲来吃了一碗“虾糠馄饨”,那是属于母子二人的情感记忆。

  承载城市年代记忆,记录城市变化痕迹。竹林大饭店东侧的盐城电影院化身“1956星剧场”,成为兼具人文书店、文创美学、艺术展览的复合型城市文化会客厅;占地130亩的老拖拉机厂房变身涵盖24个运动项目的室内体育馆,年可供超60万人次活动;原肉联厂正蝶变为冰雪大乐园,活化工业遗存……

  高台树色阴阴见,似曾相识燕归来。20世纪80年代末,一曲“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响彻大江南北,很多人甚至“不知盐城,但知燕舞”。收录机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多业态发展的燕舞依然是盐城追求美好生活的标签。健康食堂、开心礼堂、书画吧、健康管理站……燕舞打造的多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是入住老人的乐园,也成为周边社区老人的另一个“家”。

  盐城又称“瓢城”,取“瓢浮于水,不被淹没”之意,也彰显着坚韧顽强的城市品格。

  在盐城,有两座堤无人不知。相隔900多年建成的范公堤和宋公堤,都是盐城人抵御海潮的见证。宋代名臣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阜宁县首任县长宋乃德为代表的人为百姓谋幸福的初心使命,都牢牢刻在盐城人的基因之中。

  地标,标注着一方水土的历史根脉,串联起一座城市的精神图谱。盐城拥有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雕塑“大铜马”和纪念地“泰山庙”,以及248处红色遗址遗存、128个烈士命名村镇……红色,不仅是盐城最鲜明的底色,更是盐城人血脉里的传承。

  云彩村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紧挨村部的朱云彩烈士墓,是否迁入烈士陵园?干部群众商议后共同决定——不迁!要让先烈看着我们干事创业、创造美好生活,让子孙后辈记得他们。

  盐城是个没有山的城市,全市最高点海拔仅8米。但建市四十载、刚届不惑的盐城,孕育着无限“向高”的可能,一如千万年来持续生长、依旧充满想象空间的海滨滩涂。

  “向海而生”,对许多城市而言是描绘发展愿景,在盐城却日复一日真实发生:条子泥每年向大海延伸约150米,年新增土地面积约1万亩。

  市区任意点位,15分钟都能通达“两高一空”(高铁枢纽、高速公路、空港)——盐城人谈及此事,难掩自豪之情。投资高达220亿元的快速路网项目,让这座城市骨架挺拔、运行流畅。

  轨道交通同样迎来跨越式发展。盐青、盐徐、盐通铁路陆续建成通车,全面迈入“高铁时代”,从“区域零里程”到“县县全覆盖”。作为沿海和京沪高铁大通道的交会点,盐城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青岛等城市越来越“近”。

  交通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先行军”。随着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渐完善,盐城也驶入发展“快车道”——2022年GDP达7079.8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在强手如林的江苏勇夺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均居全省首位。

  盐城产业体系优化同样引人注目。很久内,东风悦达起亚“一车独大”,如今产业布局实现“多轮驱动”。正如城市高架“一环五射”格局清晰,盐城梳理并聚焦23条重点产业链:晶硅光伏、不锈钢等千亿级产业链“强链”,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动力及储能电池等500亿元级产业链“延链”,智能装备、高性能纤维材料等百亿级产业链“补链”。

  “盐城在新能源禀赋、产业基础、土地等方面的优势,和苏南人才科研优势可以完美结合。”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董事长瞿晓铧说,他常往返于苏州总部和盐城大丰基地,以往三四个小时车程缩短至两个小时,更坚定他加码盐城的决心。

  “苏北”本是地理概念,但长期被拿来与苏南城市比较,似乎成了相对落后的代名词。多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盐城经济实力被“低估”——在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39位;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之一,拥有沪苏首个省级合作共建园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海上风电规模接近全国五分之一。

  盐城坚决扛起“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擦亮绿色能源、现代农业、美丽生态“三大名片”,提出打造更加开放、更存在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地,建设“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宜居之城”。

  盐碱荒滩变成林海绿洲,造林总量全省第一;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率、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三个全省最优”……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抬头见蓝、四顾尽绿”已成生活常态。

  守护绿色之城,向高能耗高污染坚决“说不”。盐城新招引企业在落地前,须经多部门联动研判。申遗成功后当地产业引进标准明显提高,不只盯着产值,还要看其投资强度、能耗和碳排放。仅大丰区近三年否决的项目投资就超过300亿元。

  自我加压、矢志转型。曾倚重纺织、机械装备等传统产业的盐城,让20多万公顷滨海湿地与发达的城市经济融合共存,生态“高颜值”变成经济“高价值”,堪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保护自然生态的创新典范。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即将举行,“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价值取舍”将是此次论坛的重要议题。

  从2019年申遗成功,到全球滨海论坛规格升级,盐城将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等不起”的使命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盐城时时把“四敢”精神落实到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效、开辟发展新局上。

  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盐城推行多图联审、多图合一、水电气联合报装等便利举措,让大项目“拿地即开工”,为企业抢占市场赢得先机。“不论代建厂房速度,还是帮忙从韩国空运设备的投入,当地的帮扶可谓无微不至。”SK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刘冬说,一般大项目投产需两三年,而公司总投资20.1亿美元的动力电池项目,落户一年即实现投产。

  今年设市40周年,盐城荣获江苏设区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高位再起跳,需有更为持久强劲的动能,海洋无疑是第一选择。

  受制于淤泥质海岸,盐城曾长期“背海而居”,如今有一种“回头是海”的幡然醒悟。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盐城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91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逾1400亿元,占GDP比重约20%,但对照东部沿海其他城市,提升空间依然很大。

  碧蓝天空下,两排白色巨型储罐屹立在盐城滨海港,蔚为壮观,因其造型涂装被网友开玩笑说为“气墩墩”。这是中国海油在国内建设顶级规模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漂洋过海而来的液化天然气在这里储存,保障华东地区能源供应,年解决能力达600万吨,可供江苏省民生用气约28个月。

  无限风光成就绿色经济,广阔海洋蕴藏澎湃动能。近日,又一批黄海新区产业项目在滨海片区和响水片区集中开工。作为盐城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黄海新区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助力盐城加快发展进程、拓展开放格局、创新体制机制,勇当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标杆。

  天蓝地绿基因红,有地有人有机遇。人才是为盐城持续赋能的另一片“大海”。“黄海明珠人才计划”筑台引凤,近几年累计引进“两院”院士78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87名,每年签约引进高校毕业生超3.5万人。

  泛白的潮头,一浪盖过一浪,汇聚成一道水墙,从东边地平线快速推移,这是条子泥奇观“一线潮”。活力迸发、奔涌向前,恰似今日盐城。

  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南迁候鸟正陆续抵达盐城黄海湿地。潮涨时群飞,潮落处觅食,遮天蔽日的“鸟浪”,澎湃着生命的壮阔。

  这方土地勃发的生命力,源于地球千万年的馈赠。曾经历海、陆、江、河漫长雕刻的黄海滩涂湿地,滋养了数不清的底栖生物,成为鱼蟹粮仓、鸟类天堂,造就出独特的ECO。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海陆共同孕育出尊重生命、崇尚自然的气质,流淌进城市血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正面临退化、消失威胁。于盐城人而言,湿地生态是引以为豪的名片,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

  盐城之“盐”,取自天然。廓清发展理念,道法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城市之基。

  从过度索取到全力减负,守护千万生灵乐土。为“生命通道”让路,东台竹根沙海上风电送出通道,需经条子泥湿地公园,顾及可能干扰候鸟迁飞,当地果断舍弃常用的架空线路,选择成本数倍的电缆隧道方案。

  放弃百万亩滩涂围垦,建立生态公园;率先修编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创新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修复生态;出台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盐城正构建湿地保护和运行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为全球生态治理探路。

  从生产性工程思维转向生态性有机思维,培育新质生产力。自然风光无限,“风光”产业勃发,即将建成的中车时代三期150米级风机叶片智造项目,产能有望全球第一。一期厂区强化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已实现百分百绿电供应。

  重构经济地理、重组创新版图、重建能源结构、重塑生活方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正在打造低(零)碳产业园。双碳产业研究院、零碳及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一大批科创载体落户于此,与绿色产业双向奔赴。生活配套服务区则以绿色建筑、绿电直供建设“零碳社区”、致力实现“零碳生活”。

  开掘生态产能,释放生态价值。在盐城,更多代表未来方向的生产生活形态,正在走进现实,让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

  盐城之“城”,成于利民。以人民为中心,营造生机勃勃的宜居家园,夯实城市之本。

  美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拓展产业新空间。走进近4500公顷的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动态环境监视测定大屏显示,负氧离子平均值超过5000个每立方厘米。依托条子泥湿地、荷兰花海、九龙口等景区,盐城正打造“长三角高端康养组团”,生态康养吸引力不断增强。

  生态产品产生溢出效应,筑牢供应安全新保障。“上海人每4碗米饭中,就有1碗是射阳大米。”盐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施建霞说,盐城在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中农业总产值唯一超千亿元,以“射阳大米”“东台西瓜”为代表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走俏上海、香港。这里正成为“餐桌上的长三角一体化”重要保障者。

  呵护生态的精心,同样体现于保障民生的细节中。走进盐城市医疗保障城中服务大厅,只见自助保服务终端功能齐全、12个人工窗口一窗通办。这里还特设便民药店,供应不常见的医保用药;休息区还提供医疗箱、雨伞、老花镜等贴心物件。

  这里同时保障所在街道“15分钟医保服务圈”的基层服务,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困难群体救助帮扶等工作,直观展示着当地打造的“盐城医保,守护美好”品牌。

  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美,映现于城市乡间。特庸镇王村,一株先民从苏州阊门迁居带来的银杏树,扎根600余年,依旧郁郁葱葱。村里万亩桑树随风摇曳,近年打造的“桑乐田园”现代农旅区,集蚕桑文化园、果桑坊、桑枝菌房、茧爱民宿、星空营地等为一体,吸引城乡游人来此享受“慢时光”。

  沿海堤公路领略湿地之美;在竹林大饭店感受旧时光;赴荷兰花海,看一场现代沉浸式戏剧;去淮剧小镇,体验古老的非遗传承。这些外地游客慕名而来的短暂时光,恰是盐城人触手可及的品质生活。

  风景入戏,戏似风景。当下在盐城备受追捧的8部精品沉浸式演出:《天仙缘》源于当地董永和七仙女的民间传说;《只有爱》以爱情为母题,探索生命要义;《盐渎往事》讲述盐业的兴衰及“盐二代”成功转型;《小镇有喜》借助现代淮剧《小镇》文化IP,直指善良质朴的世事人心……情节各异、光影璀璨中,饱含着生活在这方水土的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汉时招募游民煮盐、南北朝避乱迁居、明初“洪武赶散”、张謇废灶兴垦……数次移民的历史渊源、地跨南北的独特纬度,凝成了盐城人开放包容、勤奋坚忍、刚柔并济的精神特质。

  近代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更浸润浓厚的红色基因。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浴火重生。用生命和鲜血锻铸的“铁军精神”,根植盐阜热土、穿越时代风云,成为这座城市最珍贵的精神坐标。

  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十八勇士”的故事在盐城广为传颂。50多年前,黄海国家森林公园还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瘠薄滩涂。18名20岁左右的“拓荒人”,来此引水降盐、割茅翻垦,不断寻找适生树种……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最终成就华东顶级规模的平原人工森林、国家4A级景区。

  海与陆的际会、南与北的交融、血与火的淬炼,是盐城生生不息的脉动密码。曾经严酷的生存环境,在孜孜不怠的努力中已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历来对生存发展的渴求,在永不止步的拼搏中正化作探路先行的不懈奋斗。盐城市委书记周斌表示,“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盐城将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勇当沿海地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排头兵。”

  盐城东台西郊古运盐河畔,一座20米高的八角密檐塔,历经千年风雨,耸立如初。

  古时,此处往东即是滔滔海潮,这座名为海春轩的七层唐塔,是出海渔民回家的航标。如今,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航标,引领盐城人在新航程上劈波斩浪,驶向更广阔的蔚蓝。

上一篇:射阳:推进射台海峡两岸渔业协作示 下一篇:深度关注 斩断“打牌子”“提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