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盐城:两座兄弟城故事在延续

发布时间:2024-05-16 12:02:39 来源:开云官网登录 作者:开云app官网最新版下载

  盐城,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河渠纵横、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就在本月,位于盐城的黄海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成为全世界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

  上海,是我们国家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首个GDP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正朝着卓越的全世界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

  盐城的历史可追溯到夏商时期,地处江淮之间的先民们就开始煮海为盐。西汉时期,因遍地皆为煮盐场、到处都是运盐河,故得名“盐渎县”;东晋时期改为盐城县,“盐城”之名延续至今。

  历史上,盐城以盛产海盐闻名,《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东楚有海盐之饶。”盐产是封建各朝各代的财政支柱,到清代,全国的10个盐产区以盐城的两淮盐产区最大,下辖黄海沿海30多个盐场,素有“两淮盐,天下咸”的说法。有资料显示,在乾隆年间,两淮地区每年核定的食盐运销总量约6500多万斤,每斤毛利约500%,上缴盐税数百万银两,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盐区逐渐废灶兴垦,但盐城仍保留灌东、新滩、射阳三大盐场。进入新世纪以来,盐城的工业化、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历史上广阔的盐田成为城市和工业发展的战略资源,盐业生产在如今盐城经济比重中已经微乎其微。

  曾几何时,盐城人在命运的驱使下大迁徙到上海讨生活,在上海杨浦、闸北等区域都留有许多盐城人的痕迹。在上海,基本上没有人不知道盐城大丰。

  1950年,上海百废待兴。时任上海市长陈毅提出在大丰建立劳改局,将大丰作为收容改造场所,划出来的307平方公里由上海负责管理,这就是大丰“飞地”的由来。从此,盐沪两地结下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1968年,大丰飞地总共接受了8.5万上海知识青年。这层关系,也使得上海人对大丰有一种特别的亲和感。正是大丰飞地构成了上海情系盐城的纽带和桥梁,上海和盐城之间的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上海市民充分享受盐城出品的各类优质农副产品。盐城是上海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有专门供上海的农副产品基地,在上海设立直销窗口和配送中心,每年销往上海的农产品超过300亿元,占全市农产品产值的四分之一。此外,源于盐城的淮剧慢慢的变成了上海戏剧市场的重头戏,盐城的旅游景区也迎来了慢慢的变多的上海人。

  据统计,上海数百万流动人口中,13.7%来自盐城,盐城籍新上海人约30万人,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一批批优秀人才。

  近年来,盐城始终把“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作为提升开放层次、实现高水平发展的战略选择。盐沪两地在园区共建、科创转化、民生工程、招商引资等方面全方面开展合作,并且向纵深拓展。两地现有共建园区12家,占上海对外合作园区三分之一,在盐城投资的上海企业接近500家,上海电气、光明集团、临港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加快集聚,形成以盐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为载体的离岸研发模式,主动对接上海创新平台及高效科研机构,引进上海教育、医疗、文化等各类优质资源。

  盐城和上海优势互补、功能互补、资源互补的特点极为突出。盐城拥有50万亩可直接承接产业的盐田,劳动力成本、资源要素成本优势显著。盐城还具备集机场、铁路、港口、公路于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随着盐通高铁明年通车,意味着这座城市将线小时经济圈。

  盐城还具有对外开放的口岸功能,中韩(盐城)产业园是国家层面合作的园区,凸显了盐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地位。盐城既推动汽车、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不断培育信息技术、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兴起的产业发展。

  而上海则具有盐城最需要的产业资源、技术策源、公共服务、国际化平台。如今,慢慢的变多的企业正构成“投资总部在上海、技术研发在苏南、生产制造在盐城”的布局结构,正符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发展导向。

  当前,盐城在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过程中,主动策应上海“五个中心”和卓越全世界城市建设,提出了打造“一区三基地”的目标定位,这是盐城实现城市能级提升和突破的战略抉择,也是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的重大决策。未来,盐城要坚持做好“北上海”和“飞地经济示范区”的文章,将整个大丰区甚至盐城市打造成为苏北地区接轨上海的重要飞地,推动与上海功能同构、产业同链、创新同步、设施同网、服务同等、制度同型,加快融入上海全世界城市功能网络,努力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走在长三角前列、高水平城市化完成跨越式推进、高品质生活形成区域性品牌、高效能管理凸显竞争性优势。

上一篇:工业出资聚集 2023年一季度江 下一篇:江苏省省管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