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标志性工程、四级产业梯队照见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4-05-17 01:43:52 来源:开云官网登录 作者:开云app官网最新版下载

  全球每下线台产自湖南;中国每生产10台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就有9台产自湖南;湖南的电力机车占全球市场占有率27%,居全球第一……

  9月21日,“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举行,主题聚焦“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本次发布会,除了省工信厅发布新闻,株洲市、长沙市、衡阳市分别介绍了相关做法。

  同一天,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富有湖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观潮君注意到,发布会介绍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三大标志性工程和湖南构想的四级产业梯队,并提出了详细的推进方法,或许我们能从中窥见富有湖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的模样。

  ●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格局。

  具体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全省工业规模迈上新台阶,2022年全省工业增加值突破1.5万亿元,约占全国的6.4%,对经济稳步的增长贡献率达42.6%。

  湖南从始至终坚持“链主、链长、链生态”系统化发展,率先建立起省领导联系产业链(群)机制,编制“一图四库一清单”,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池”,资金、政策和力量等资源加快向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

  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产业迈向中高端探索了湖南路径。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方能赢得未来。迈步新阶段,我们有必要回望来时路,以寻求更好的奋进姿态。

  三年来,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取得了亮眼成绩,但在哪几个方面存在不足,提升的空间又在哪里?

  对此,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左宏对观潮君分析了湖南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三个待补短板。

  规模上的短板。2022年,湖南省制造业增加值为1.37万亿元,这个体量分别为江苏的29.8%,广东的32.2%,在中部排名第3位,与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赛道本身的市场规模不大也需要我们来关注。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做到了全国乃至全球第一,但营收规模不到3000亿元,全国工程机械产业的营收也不到一万亿。相比之下,汽车行业的市场规模就大多了,2022年全国汽车产业营收将近10万亿。产业赛道本身的市场规模决定了发展的空间,湖南在布局新产业赛道时,应该最大限度地考虑这一问题。

  效益上的短板。湖南制造业企业多数位于微笑曲线价值链中低端,产业链延伸不够,利润薄、效益偏低。

  2021年,湖南制造业公司实现总利润2464.76亿元,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五,仅高于山西。比如,湖南工程机械发展是抓住了基建大潮,从整机组装起家,核心零部件以外购为主,形成了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本地配套率一直不高,省内配套率仅为38%,关键零部件的利润大头被省外、国外企业吃掉了。

  相比之下,江苏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除了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徐工之外,还集聚了1200余家零部件配套企业,本地配套率接近60%。

  主体上的短板。培育经营主体是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的关键,是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关键手段。

  湖南制造业企业法人数8.15万个,远低于广东(66.1万)和江苏(61.7万),在中部六省,仅高于山西,只有河南的43.5%。同时,大企业不多。2022年中国制造业500强榜单,湖南有8家企业上榜,低于河南的23家和安徽的16家,数量排名全国第17位、中部第5位。

  经营主体数量不足,主要跟湖南本身的商业文化不浓有关,应该多学习江浙等地敢闯敢干的市场精神。

  下阶段,如何瞄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在新起点上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杨亲鹏在发布会上介绍,将以滚动实施标志性工程为主抓手,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三大标志性工程即培育10个千亿级产业、打造“4+6”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北斗规模应用引领区。

  可以说,三大标志性工程和四级产业梯队,描绘出了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

  杨亲鹏表示,接下来将牢牢把握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坚持“链主、链长、链生态”协同发展,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强化高质量的发展趋势。以提升质量效益为核心,围绕新发展理念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其一,以数字化赋能制造业发展,加快实施“智赋万企”行动,推动千行百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其二,推动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深层次地融合,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渗透和互动、嵌入彼此产业链价值链体系,催生形成四新经济孵育高地。其三,强化制造业绿色化发展趋势,建设一批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工厂,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

  打造优质产业梯队。梳理产业存量,遴选一批未来产业方向,形成大中小企业梯队竞相发展的格局。其一,对于传统优势产业开展“老树发新芽”行动。重点借鉴株洲中车集团的“厂所结合”与三一重工的“创客空间”模式,强化政策支持,鼓励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材料工业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大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开发“周边”产品,形成传统业务衍生新业务的孵化模式。其二,对于现有产业实施培育与引进并重的“链条延升”行动。着力推动本地配套率提升,实施“补链建链强链”三管齐下。本土培育的同时,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参照安徽做法,探索开展“省级专班+市县专班+基金公司+金融机构+协会”组团招商,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招引企业入驻。其三,借助产业基金开展新兴经济“无中生有”行动。发挥好各类产业投资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以“一产业一基金”“一园区一基金”等模式设立一批市场化运作的子基金,助力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越过创新“死亡谷”,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及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

  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长沙作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对于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集聚有着很好的基础,2022年长沙净流入人口达18万余人,在各主要城市中名列前茅。如何把这种“宜居”优势转化为“宜业”筹码,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向。一方面,不断将“幸福感”发挥扩大,加大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打造新时代年轻人的生活配套和服务标杆城市,释放中部“青春之都”的效应。另一方面,一直在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入驻。营造推动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常态长效实施“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引导更多资源要素集聚,形成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上一篇:锚定“三大产业”发展、聚齐“三大 下一篇:牢记嘱托话振兴|培育壮大龙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