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出台“海洋15条”构建起海洋经济高水平发展“四梁八柱”
发布时间:2023-08-16 10:53:51 来源:开云官网登录 作者:开云app官网最新版下载

  中国网新山东3月10日讯 3月9日下午,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七场,介绍青岛市着力推动海洋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有关情况,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戚永战出席发布会。

  去年以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关于海洋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积极融入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瞄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把海洋作为高水平发展的战略要地,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一是海洋发展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印发实施青岛市加快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意见、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出台精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海洋15条”,构建起海洋高水平发展“四梁八柱”政策体系。

  二是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预计2022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总量将超过50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30%,继续稳居沿海同类城市首位。组织实施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88个海洋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66.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59.9%;海洋领域新签约项目153个,总投资额1696.7亿元,其中投资过100亿元的项目4个。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正式运营、累计收鱼1000吨,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1号”网箱首次实现低纬度规模化养殖大西洋鲑。国际上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水平最高、设计理念最先进的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建成交付。在研抗肿瘤药物BG136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发布全国首个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智慧管理平台。

  三是海洋科创能力明显地增强。崂山实验室正式挂牌,“国家深海三大平台”纳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清单。“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正式揭牌,亚洲唯一的“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同时启用。出台《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总规模30亿元的山东省首支海洋人才发展基金落户青岛。

  四是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完成国家海域使用金非税划转试点任务,灵山岛海洋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国家评审、争取中央资金4亿元。完成全域1530余公顷互花米草治理任务。在部省领导下构筑浒苔前置打捞防线余万吨,处置效果历年最好。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攻坚突破年”,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海洋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突出大统筹推进、大项目招引、大平台支撑、大海洋治理,加强完善推动海洋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思路打法和实施路径,推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加速突破,努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海洋贡献。

  充分发挥市委海洋委举旗定向、统筹协调作用,聚焦全市海洋发展重点、难点工作,在统筹谋划、顶格推进、要素支撑等方面下功夫,切实增强海洋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一是系统化推进。坚持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组织召开全市经略海洋工作、市委海洋委全员会议、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发展的策略专家恳谈会,系统谋划推进全市海洋工作。优化完善市委海洋委议事协调、项目服务管理、专家咨询等制度性安排,提升工作规范性和实效性。

  二是项目化落实。落实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意见、五年规划、三年行动方案部署,制定市委海洋委年度工作要点,梳理编制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三张清单”,实施海洋重点项目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开展全市海洋项目观摩评比“亮绩赛绩”活动,制定海洋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评分方法,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落地。

  三是精准化服务。落实好“海洋15条”“航运15条”等政策措施,开展高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活动,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切实发挥政策对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持续强化对薄弱领域、承压行业和困难企业的精准帮扶,对生产经营波动较大的涉海企业组织定期监测预警,制定“点对点”帮扶举措,营造“帮企业、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招商引资是海洋经济的生命线,是推动海洋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起的产业建链的重中之重。今年我们将瞄准全球产业链前沿领域、技术链主流方向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在海洋大项目和外资项目招引落地上集中发力,力争实现全市海洋领域新签约过50亿元项目5个、过30亿元项目10个、过10亿元项目20个。

  一是“链式”招商。围绕实体经济振兴这一主线,聚焦链主牵引集群、补强关键环节、三链融合发展、特色园区打造,锚定海洋渔业、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航运服务等六条重点产业链,逐一明确招商“链长”小分队,瞄准产业短板找准突破方向,挖掘本土资源搭建重点载体,理清产业链条确定招商重点,形成产业链招商引资全景图。

  二是重点招商。加强招商投资顾问团队建设,聘请“招商大使”、“招商顾问”,依托专业招商机构,梳理14张招商引资清单,积极组织赴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开展招商推介,重点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海洋项目。

  三是园区招商。高标准谋划布局海洋产业专业园区,在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现代渔业等优势产业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引领作用、配套企业支持作用、平台企业支撑作用和专业园区载体作用,开展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推进相关产业集群发展。

  平台是聚合资源、链接要素、突破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搭建海洋平台,能够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让相关方对平台实施综合赋能、让优质资源要素发生互动耦合,加快实现相关领域的跨越发展。

  一是“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市海洋发展局将在自然资源部和省海洋局的指导下,加快完善中心“指导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专业执行团队”运行构架,吸引海洋国际组织来青设立相关机构,打造海洋事务交流先进样板。

  二是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将加快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在水下定位导航、水下能源动力等领域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加快项目工程化和产业化进程,不断的提高迭代研发和自主造血能力。

  三是国家三大深海平台,落实部、省、市共建协议和建设路径,逐步开展深海基因资源样本采集和信息处理,争取尽快实现部分业务平台的试运行,为后期全面建设提供有益尝试和探索。

  四是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这是海洋局联合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共建的创新机构,旨在打通研发技术和产业转化壁垒,把青岛水产种业研发优势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下一步,将加快蓝研院总部、蓝色种业园区、专项基金和投资发展公司建设,着力打造全国水产种质研发创制高地和水产种业产业化应用基地。

  五是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目前交易中心的各项筹建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加大对上争取,理顺碳汇交易审批路径,并引导其在近实时碳量检测等方面开展基础性研究,发挥技术优势服务地方低碳发展。

  六是青岛蓝色金融研究院,这是全国首家以蓝色金融为特色的公益性研究机构,将聚焦蓝色投融资有关标准和政策研究、海洋融资产品和担保模式创新、海洋新兴起的产业保险和航运价格衍生产品研制、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融支持路径等领域持续开展研究。下一步,将对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其他有关方面,加快推进团队组建和实体化运行等工作。

  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按照“优生态、保需求、守底线”的思路,持续推进各类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化海洋发展空间布局,促进“蓝色经济”绿色发展。

  一是优生态。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海岸带专项规划编制,全力推进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实施,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公园管理,推动崂山湾等建设“美丽海湾”,健全入海排污口整治长效机制,强化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积极推动灵山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快速推进古镇口岸线修复及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

  二是保需求。积极发挥蓝色要素支撑保障作用,坚持底线思维、用好海洋资源、用足保障政策,着力化解重点项目用海保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发挥涉海重点项目专班作用,主动对接,靠前发力,一企一策,分类指导,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排忧解难;优化用海审查,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模式,不断的提高用海审批质量和效率,力促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中鲁海洋创新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涉海项目加快建设。

  三是守底线。加强渔业生产安全攻坚治理,严格依港管船制度,压实责任体系,依法依规管控涉外渔船。支持鼓励渔船更新改造,开展减船转产工作。强化海上渔业船舶安全生产执法监管,深入实施“中国渔政亮剑”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持续推进涉渔“三无”船舶清理整治,依法维护海洋伏季休渔秩序。提升海洋灾害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浒苔前置打捞,打好浒苔处置主动仗,守护青岛的碧海蓝天。(作者 董慧)

上一篇:香港资深传媒人刘澜昌 中国对台湾 下一篇:青岛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468